黃水東調二期工程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是一部鮮活的市政實務教材。參觀黃水東調工地現場的過程中,我腦海中一直回蕩著這句話。
2018年12月13日—14日,我和同事們一起參觀了由我公司承建的山東省黃水東調二期工程。項目部領導和同事們帶我們一一翻閱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黃水東調二期工程干線長度16.7公里。由于線路較長,既有開挖工程又有頂管工程,一方面需要對地上、地下管線進行保護、遷移、改建,一方面又要穿越廠房、河流、公路等。項目涉及的專業工程較多,溝通協調的難度也較大。令人敬佩的是,在項目部領導和同事們精心組織、安排下,每個工作界面都按部就班地進行,一切井然有序。
兩天的時間,項目部領導帶我們參觀了工程降排水、輸水管道工程、頂管及節制閘工程等。雖然工地寒風凜冽,但是施工場面熱火朝天。管道土方回填要將適合種植的土壤最后回填,管道連接面做成坡口方便焊接,這些書上不會告訴我們的細節,無一不體現著項目的一線參建人員實踐積累的智慧。
在頂管施工的現場,項目部領導指著一處工作井,告訴我們此處是沉井施工。沉井的施工過程在今年的市政教材中有涉及,但是對于下沉過程中具體如何監控量測、糾偏則沒有詳細闡述。經過現場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我逐漸有了理性的認識、豁然開朗。
接著,項目部領導又將我們引領至頂管機前,細致地講解了頂管機的工作原理和泥水平衡過程等。這些知識我以前在教材中學過,似曾相識。經過講解,都飛快地在我腦海中閃現。
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觀了鐵路橋架設施工以及考古現場等,從中學習了很多施工管理知識。
兩天的工地實踐,我經歷了一次業務知識的更新過程。理論學習在思想中搭建起來的知識骨架,經過實踐驗證仿佛有了靈魂,在腦海中活靈活現起來。
此次黃水東調工地之行,讓我深刻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同時,我也清楚地知道: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如果沒有理論軀體的支撐,實踐的靈魂也將無處依附。
我們平時學習、參加執業資格考試,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前人在實踐活動的總結和提煉。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理論為指導,把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并通過實踐反思所學,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在循環遞進中不斷提高。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建造師的路漫漫而修遠,吾將與同志們一起上下而求索。(供稿:王麗麗 責任編輯: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