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中央擘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
事非經過不知難,惟堅韌者遂其志。2022年,對山東水利而言,也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和疫情反復延宕沖擊,面對艱巨繁重的水利改革發展任務,山東水利系統牢記初心使命,勇擔時代重任,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真抓實干、砥礪前行,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圓滿完成各項年度任務目標,奮力譜寫了山東水利事業發展新篇章,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鋪開,山東現代水網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全年完成水利投資550億元,為穩住全省經濟基本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功防御復雜嚴峻汛情,連續第3年確保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重要湖泊無一出險,筑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固堤壩;
凝心聚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鄉供水一體化率位居全國前列,96個縣(市、區)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規;┧史謩e達到97.2%、82%,較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3.2和30個百分點;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取得“一個率先兩個提前”驕人業績。今年主汛期前,在全國率先并超額完成165座小型病險水庫年度除險加固任務;分別提前一年、三年完成766座水庫、2745座水閘安全鑒定任務,實現超期未鑒定水庫水閘“全面清零”;提前三年完成548座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實現現有存量病險水庫“全面清零”;
實施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三年強基行動,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中,連續第4年獲得優秀等次,水土保持率位居沿黃9。▍^)第2位;
節水型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萬元GDP用水量指標位居全國第5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指標位居全國第4位,用水效率整體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河湖長制“走深走實”持續發力,助力河湖管護提檔升級,河湖長制工作連續第3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智慧水利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山東省數字孿生膠東調水工程建設、彌河流域建設、小清河流域建設、黃壘河流域建設等四項任務,按計劃進度超額完成2022年度目標,12月29日,水利部辦公廳發文公布,山東省水利廳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中期評估結果為優秀……
現代水網建設順利開局,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寒冬臘月,德州市投資8.5億元的城區供水工程全面完工,城區丁東、丁莊、大屯3大水庫實現雙水源、雙管道供水,日供水能力由28萬立方米提高至48萬立方米,可滿足未來10年用水需求。60年來首次對馬頰河平原段實施拓寬改造工程,700余臺挖掘機沿河密集施工,再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干水利的火熱場景,全速推進黃河、大運河兩大國家公園“牽手”。
德州市馬頰河平原段拓寬改造工程施工現場
這兩個項目都是山東省水網建設重點項目——德州市水系連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德州市投資40.7億元實施41項重點水利工程,是2021年的2.7倍。未來3年,還將投資128億元,全力構建河河連通、河庫連通、庫庫連通的全市域水系連通主框架,建設水資源保障帶、防洪除澇帶、生態宜居帶、水陸暢行帶、文化產業帶、數字賦能帶,努力打造全域水系連通、城鄉供水現代化和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三個樣板”,力爭到2035年,實現“缺水城市不缺水、五十年一遇(洪水)無大災、‘三通六帶’成品牌”。
德州只是山東現代水網建設的一個縮影。著眼建設現代水網體系,山東省政府印發實施《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及行動計劃,成功申報成為黃河流域唯一一個省級水網先導區,在連續多年保持大投入強勢勁頭的情況下,2022年再次完成年度投資550億元,超額完成500億元的既定投資計劃目標。
其中,涉及度汛安全的漳衛新河河口應急清淤、東平湖洪水外排河道應急疏通工程主汛期前提前完工;恩縣洼滯洪區建設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是國務院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中第一項通過竣工驗收的工程;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南四湖湖東滯洪區等工程基本完工;煙臺老嵐水庫加快推進,青島官路、臨沂雙堠兩座大型水庫開工建設。深入開展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省內輸水線路布局方案比選論證,南四湖水資源利用北調、黃山水庫、太平水庫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臨沂雙堠水庫開工現場
精準應對科學防御復雜嚴峻汛情,確保河湖安瀾
2022年,山東省“旱澇急轉”明顯,汛期降水較常年偏多4成以上,列1916年有降水統計資料以來第3位;特別是臺風“梅花”9月登陸歷史罕見,全省最大點降水量達518.5毫米,小清河中游干流、北大沙河、瓜漏河、清洋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3座大中型水庫超歷史最高水位,1477座小水庫蓄滿溢洪。
洪水預報是水旱災害防御的“前哨”。2022年汛前,山東重要防洪區域洪水預報系統上線運行,重要防洪區域洪水預報實現全省域實時作業。該系統結合山東省地形和河流特點,集成經驗模型、概念性模型、分布式模型等20多種水文預報模型,具有防洪形勢研判、預報調度、會商發布、方案管理、模型構建、系統管理等復合功能,實現了全省324處防洪關鍵河段與大中型水庫的水文氣象耦合、預報調度一體化計算,大幅提高了洪水預報精度、延長了預見期,為水旱災害防御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撐。
山東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層層壓實防御責任,落實“四預”措施,扎實做好水情測報、會商研判、預警發布、工程調度等各項工作,在5241座小型水庫全覆蓋同步實施雨水工情自動測報設施項目建設,備齊備足防御物資和隊伍,連續第3年確保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重要湖泊無一出險。
除險加固后的莒南縣大店鎮潯河鈴鐺口攔河閘
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主要用水指標領跑全國
全方位推進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措施,連續多年將節約用水納入對各市高質量發展考核。嚴格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與強度“雙控”,嚴守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建立水資源全程管控機制,全面落實節水評價制度,依法依規整治規范取用水行為,堅持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從嚴管住黃河“水池子”,加強黃河引水用途管制,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市場化水權交易積極推進,濟南、威海等4個城市納入國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建設、節水型高校建設、“節水貸”融資服務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全年壓采地下水量4470萬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利用亞行貸款1.5億美元、總投資21.02億元人民幣的山東省利用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全部完成。項目包括濰坊市青州、壽光、昌樂、高密及淄博市桓臺縣,該區域是全國第二、山東最大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區域,是全國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糧食主產區。經過十年堅持不懈整治,項目區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等得到大大提升,經濟、社會、環境、生態效益日益凸顯。截至2021年底,漏斗區面積減少1705平方公里,地下水位顯著回升,涵養補源成效顯著。同時,改善排澇面積32萬畝,經受住臺風“利奇馬”等嚴峻考驗,為項目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水資源支撐保障。
2022年竣工驗收的亞行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壽光巨淀湖治理項目
聚力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鄉村振興基礎不斷鞏固
“有村民打電話反映自來水水壓不穩,村兩委排查后沒找出漏水點,隨即給縣城鄉供水服務中心打電話,他們連夜派人維修,及時恢復了供水!比涨,聊城市陽谷縣西湖鎮門坊村黨支部書記呂素銀代表全村村民,將一面寫有“排憂排障搶奪秒、心系萬千用水戶”的錦旗送到縣供水中心,表示感謝。
聊城市陽谷縣水廠加壓泵房
陽谷縣城鄉供水服務中心擔負著陽谷城區及18個鄉(鎮)辦事處、祥光經濟開發區和祥光生態工業園80多萬人的生活供水任務,城區用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目前平均日供水量約5.3萬立方米。
2022年,山東持續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新建規;┧こ282處,標準化改造小型供水工程576處,5000余個村供水條件得到明顯改善,96個縣(市、區)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率位居全國前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規;┧史謩e達到97.2%、82%,較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3.2和30個百分點。完成14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創建6處節水型灌區和5處標準化規范化灌區,提前3年完成規劃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穩步提升。
強化河湖治理保護,助力生態美麗山東建設
2022年,山東省齊河縣入選2023—2024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名單,同時成功躋身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行列。近年來,齊河縣抓住全面實施河湖長制契機,以縣域為單元開展河湖保護治理和水系連通工作,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擦亮了“黃河水鄉、生態齊河”金字招牌。
德州齊河大清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山東全力推進河湖長制走深走實,全面落實“一河(湖)一策”,加強河湖空間岸線管護,年度排查整治問題2600余處,新增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136條(個),河湖長制工作連續第3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持續推進生態流量保障工作,科學實施沂河、大汶河等重點河流水量調度,大汶河自2008年以來首次實現全年不斷流。
全面加強水土流失監管,積極推動水土流失防治,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374平方公里,全省水土保持率位居沿黃9。▍^)第2位;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中,連續第4年獲得優秀等次。
蘭陵縣鄧王山小流域 喬士強攝
“2023年,山東水利系統將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治水決策部署,深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為抓手,勇當先鋒作表率,事爭一流展作為,統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災害防范應對治理、水工程建設運行管護、水事項改革創新管理等工作繼續走在前列,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鄙綎|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黃紅光表示。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